新闻资讯

深圳施工图审查制度改革座谈会纪要(二) 2021/9/14 11:55:00

 (一)开展施工图审查,是落实既有法规规定、借鉴境外先进经验的体现。
2000年,我国吸取1999年四川綦江彩虹桥坍塌造成40多人死亡重大事故的经验教训,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做法和成熟经验,先后出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强制规定我国建设工程施工图必须经过审查后,方可用于施工;同年,建设部出台《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要求“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单位应当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
另据调查统计,美国、德国、日本、英联邦国家和中国香港等众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无不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只不过审查组织形式不尽相同而已。比如,美国施工图审查由政府部门统一管理及实施,部分州也设立一些民营审查机构,但须接受政府委托,方可受理审查业务;德国专门设有设计审查局,负责认定审核工程师,并由后者成立审核工程师事务所,承担设计审核工作;事务所对设计审查局负责,向审查局提交项目的设计审核报告,在得以批准后,项目方可建设。再比如香港地区,其建筑署设立“审查委员会”,负责政府投资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屋宇署设立“工程设计审查委员会”,负责私人投资工程的施工图审查。审查合格项目颁发审查通过证明,并作为申领工程开工许可证的必备条件。
(二)目前工程勘察设计市场和质量均存隐忧
(1)目前,本市普遍存在建设单位为赶工期任意压缩勘察设计周期、自身准备工作欠周致使频繁发生变更设计等不正常情况。建设单位明示或暗示勘察设计单位违反法律法规、降低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而进行勘察设计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
(2)本市勘察设计市场为零门槛准入,目前在并本市登记承接勘察设计业务的企业多达1400余家。其中,本市市属企业仅占1/3,而配备在深技术人员不足100名的企业(含外地来深)大约1200多家,占比高达87%,呈现典型的“小、弱、散、杂”特点,即企业规模中小、设计技术力量薄弱、质量安全意识涣散、公司体制机制混杂。
(3)多年来低价中标政策,导致勘察设计企业人才流失、从业人员素质整体上呈现下滑态势。首次送审勘察设计文件违反规范或强条的现象,屡见不鲜,显示全市工程勘察设计整体质量不容乐观。
(三)开展施工图审查,是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1)纵览国内外,许多重大恶性工程事故,根源常在于勘察、设计环节出现问题。如1986年新加坡新世界酒店由于设计失误致使大楼倒塌,33人死亡,新加坡设计图纸审查制度因此建立。2015年12月20日,本市光明新区发生导致70多人死亡的严重山体滑坡事故。后经调查发现,该岩土工程项目未履行正规用地报建程序,未经正规勘察、设计,其勘察设计文件也未提交施工图审查。当初若有施工图审查机构严格把关,则其建设单位必然有所忌惮和约束,行为有所规范,光明事故很可能不会发生。
(2)开展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即在图纸交付施工之前,就能及时发现勘察、设计重大问题,“事前把关和预防”强于“事后检查和补救”。根据统计,本市平均每年约有1100个建筑项目和900个市政项目开工。而通过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发现,勘察设计企业平均每个建筑项目违反强条6条(指首次审查,下同)、重大安全隐患0.3个,每个市政项目违反强条1条、重大安全隐患0.4个,每个勘察项目违反强条0.3条、重大安全隐患0.2个。
(3)工程建设行业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对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海绵城市、装配式建筑、综合管廊、建废利用、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等审查要求,以及传统的高危边坡基坑、超限高层、市政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燃气工程、消防/人防/防雷等审查工作,都离不开施工图审查机构的辛勤奉献。总之,如果缺少施工图审查机构尽职尽责地对勘察设计文件予以把关,则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不敢想象,也不排除“光明滑坡”等严重工程事故还可能重演。
(四)目前施工图审查时限,已未影响工程建设工作的正常进度
近些年来,一方面,本市施工图审查机构注重强化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服务意识,在保障施工图审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短审查工期(少数项目审图时限稍有延长的,基本也是因为建设单位未取得正式规划批文或设计单位违反强条较多所致);另一方面,本市建设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优化管控机制,允许桩基提前开工,并将施工图网上合格审查结果,直接与项目施工许可证发放自动挂钩,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图审查工作,不会造成合法合规工程项目建设工期的延误。
总之,目前本市施工图审查,实际上是与工程建设其他工作平行开展(而非串联开展)的,它基本不挤占工程建设审批时限。若贸然取消审图,不仅不会带来建设时限的明显缩短,还可能带来质量安全隐患。